成语,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,可以说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。今天我们要说的成语,它们虽然可能不为人知,但个个有着丰富的情节与故事。
一、博士买驴
博士,是古时官名,博士买驴出自《颜氏家训》的《勉学》:
说当时有个博士,熟读四书五经,满肚子都是经文。他非常欣赏自己,做什么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。
有一天,博士家的一头驴子死了,就到市场上去买一头。双方讲好价后,博士要卖驴的写一份凭据。卖驴的表示自己不识字,请博士代写,博士马上答应。
卖驴的当即借来笔墨纸砚,博士马上书写起来。他写得非常认真,过了好长时间,三张纸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字,才算写成。卖驴的请博士念给他听,博士干咳了一声,就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,过路人都围上来听。
过了好半天,博士才念完凭据。卖驴的听后,不解地问他说:“先生写了满满三张纸,怎么连个驴字也没有呀?其实,只要写上某月某日我卖给你一头驴子,收了你多少钱,也就完了,为什么唠唠叨叨地写这么多呢?”
在旁观看的人听了,都哄笑起来。这件事传开后,有人编了几句讽刺性的谚语:“博士买驴,书卷三纸,未有驴字。”
后来人们便用“博士买驴”来形容写文章或讲话不得要领,虽然写了一大篇,说了一大堆,却都离题很远,这就叫“博士买驴”,或叫“三纸无驴”,也就是所谓“下笔千言,离题万里”。
二、冬日可爱
出处为《左传・文公七年》:晋国大夫贾季,有一次出使狄国,狄国相国酆舒问于贾季曰:“赵衰、赵盾孰贤?”对曰:“赵衰,冬日之日也。赵盾,夏日之日也。”杜预注:“冬日可爱,夏日可畏。”
是说酆舒问于贾季说:“赵盾与赵衰相比,那一个更好一些?”贾季说:“赵衰,冬日之日也;赵盾,夏日之日也。”
后来,“冬日可爱”渐渐变成了一个成语,用来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,使人愿意接近。
“冬日可爱,夏日可畏”,是说冬天的太阳温暖,夏天的太阳炎热。
三、惨绿少年
“惨绿少年”即穿淡绿衣服的少年。“惨绿少年”出自张固《幽闲鼓吹》,它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:潘孟阳初为户部侍郎,太夫人忧惕,谓曰:“以尔人材,而在丞郎之位,吾惧祸之必至也。”户部解喻再三,乃曰:“不然,试会尔列,吾观之。”因徧招深熟者。客至,夫人垂帘视之,既罢会,喜曰:“皆尔之俦也,不足忧矣,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?”答曰:“补阙杜黄裳。”夫人曰:“此人全别,必是有名卿相。”
唐代宰相刘晏的女儿嫁给了礼部侍郎潘炎,他们的儿子潘孟阳出任户部侍郎。母亲说儿子才干不够,无能这个高位,总有一天要惹事。儿子不服气,说同僚都跟自己差不多的料,谁也不比谁强。
母亲不信,于是叫儿子请他的同僚回家吃饭,并躲在屏风后面偷偷看这些少年。看完了,放下心来,说果然都不是特别出色之人,又问,“末座惨绿少年何人?”答曰:“补阙杜黄裳。”潘夫人感叹:“此人器宇不凡,将来必然成为一代名相。”
这个惨绿少年杜黄裳果然争气,后来荣登宰甫,一反过去朝廷对藩镇的软弱姑息,力主“以法度整顿诸侯”,在不长时间内即讨平西川、夏绥诸处叛乱,令唐之威令,几于复振,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兴,而唐宪宗都说全是杜相的功劳。
四、余桃啖君
余桃啖君这个成语出自《韩非子》,讲的是卫灵公和弥子瑕的故事。
说当时卫国有一道法律:谁偷坐了国王的马车,就要被砍去双脚。那时,弥子瑕还很受卫灵公宠爱。
一天深夜,乡下有人跑来报告弥子瑕,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。弥子瑕跑到宫里,偷来了卫灵公的马车,星夜赶回乡下去了。国王听到这件事后称赞说:“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,为了母亲,忘记了自己会受到砍脚的刑罚。”
又一次,弥子瑕陪着国王在果园游玩,弥子瑕吃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,忙拿着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国王面前,请他品尝。卫灵公笑着说:“弥子瑕是真正的爱我啊!只想到让我尝尝甜头,忘记了剩桃上还沾着他的口水。”
过了几年后,弥子瑕渐渐失去了宠爱,一次无意得罪了卫灵公,卫灵公脱口而出说:“当初你偷驾我的马车,狂妄之极;又让我吃你的剩桃,借此侮辱我,该当何罪?”弥子瑕的行为并没有改变,而以前被认为是贤惠,后来却因此而获罪。只在于卫灵公不喜欢他了…
所以后世便用“余桃啖君”来比喻爱憎喜怒无常。
五、一龙一猪
唐代文学家韩愈给儿子韩符写了一首诗勉励他用功读书。此诗记载于《符读书城南》:
两家各生子,提孩巧相如。少长聚嬉戏,不殊同队鱼。三十骨骼成,乃一龙一猪。…………
这诗的意思为:有两户人家各生了一个儿子,长相十分相似,经常在一块儿玩耍,到了12岁左右,渐渐发现他们有了差异,30岁时,一个有了成就像呼风唤雨的龙,一个却像蠢笨无能的猪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
这首诗意思很简单,但潜在的意思是:儿子啊,学与不学差别很大。
金璧虽重宝,费用难贮储。(黄金璧玉虽是重宝,但难以储藏,)
学问藏之身,身在则有余。(学问藏在自己的身上,不管到哪儿都用之有余。)
不见三公后,寒饥出无驴。(你看多少三公后人在忍受饥寒,出门连头毛驴都没有。)
人不通古今,马牛而襟裾。(人如果没文化不开智,就如同牛马穿了人的衣服一般无知,)
(未完待续。此文原标题为:〈涨知识:成语故事很有趣,这些成语可能不为人知,却都有它的来历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