厚德载物 厚道之人必有福报

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安东‧帕夫洛维奇‧契诃夫说:”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,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。”厚道,是看不见的道德。厚道之人厚积而薄发,厚道之人必有福报。

厚道,是无为而为

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:犯过错不是稀奇事,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。“别去看他”和“别去讥笑他”是一种做人风范,在中国叫做“厚道”。厚道是人的本性之一。厚道之于人,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,契诃夫称之为“教养”。

据史书记载,李崇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名臣,这个人历经北魏三代皇帝,政绩显赫,战功卓着,上马可以打仗,下马可以治国。他做人厚道,做事很精明。正因为如此,他很得士人和百姓喜欢,同时被敌人梁国尊称为卧虎。

梁武帝萧衍曾经多次离间李崇和北魏朝廷之间的关系,让他们之间产生嫌隙,可以借刀杀人除掉李崇,当然估计更多的希望能招纳这样的人才。北魏宣武帝知道李崇忠诚老实,对他非常信任,没有任何怀疑,反而更加看重他了。梁武帝的反间计没有任何作用,反而让北魏朝廷不断给李崇加官进爵。

李崇在寿春任职的时候,经常养着几千个年轻强壮的士兵,防备着敌人,凡是打寿春主意的人,都没有捞到好处,每次侵扰寿春都被打退了,这些侵犯者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,干的都是赔本的买卖。李崇曾经在寿阳任职的时候,有一年夏天到了梅雨季节,天不停的下雨,造成了洪灾。寿阳城的水,都快要把城池给淹没了,但是这个时候,城里的水还在不停地往上涨。

李崇的手下们都建议放弃城池,往北边跑,可是李崇不同意这种想法。他说:“我受命镇守一方,淮南这块万里之地都在我身上,我怎么能够离开呢?我一旦走开,这里的百姓就会离散,这块土地就不是我北魏的国土了。”然后李崇继续说道:“我不能顾及自身安危,使得国家失去这块土地,但我可怜这里的老百姓,让他们扎筏子乘坐其上,离开寿阳城,去求的生路。”

这时候扬州治中裴绚率领千户人家,去高处躲避水患。大概是官瘾犯了,就对百姓说李崇回朝廷了,就自封自己为豫州刺史,然后又派人质去梁朝请求投降。李崇听说手下裴绚叛变了,但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,也不清楚裴绚到底是何种情况,于是就委派自己的手下单人去召唤裴绚,顺便探下裴绚的虚实。

裴绚知道李崇还在寿阳,内心顿时感到非常悔恨,后悔自己的所做所为,更后悔投降梁朝了。如果这时候反悔,人质就没命了,如果不投降梁朝,北魏朝也会治他的罪。所以不能后悔,他对李崇的手下说:“木已成舟无可挽回,希望大人早日北归,不要冒犯我的将士们。”

后来李崇派遣军队平叛,很快就把裴绚给打败了,裴绚逃跑,被老百姓抓获了。可是等到被送回来时,裴绚跳湖自杀了,临死之前说:“我有何脸面见李公呢!”

再后来李崇给书朝廷,因为寿阳水患请求解除掉自己的豫州刺史职务,北魏宣武帝没有同意他。做人厚道,就会有人支持他,有人愿意跟随他和信赖他,这是事业成功的基础。

厚道,是看不见的道德

如果美德分为显性与隐性,厚道则具有隐性特征。厚道不是愚钝,很多时候像愚钝。所谓“贵人话语迟”,迟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沉着,君子讷于言。

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,“迟”的评价保全了别人的面子。真正的愚钝是不明曲直,而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,以宽怀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。

厚道者能沉得住气。厚道不一定得到厚道的回报,但厚道之为厚道,就在不图回报,随他去。急功近利的人远离厚道。

厚道,是人格的回味

在人际交往上,厚道是基石,它并非一时一事的犀利,是别人经过回味的赞赏。

处世本无方法,也总有一些高明超越方法,那就是品格,品格可以发光,方法只是工具,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。厚道是河水深层的劲流,它有力量,但表面不起波浪。

厚德载物

厚道的人有主张。和稀泥、老好人,是乖巧之表现,与“厚”无关。无准则,无界限,是糊涂之表现,与“道”无关。厚道的人可能倔强,也有可能不入俗流,宁可憨,而不巧。

厚,是长麦子的土壤之厚,墙体挡风之厚。厚德而后载物,做人达到这样的境界,已然逍遥。

留下一个答复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