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“整合”模式

育儿过程中,最常听到旁人的其中一句建议就是:“工作时就专心工作,带孩子时就专心带孩子。”

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巴尔巴拉.师巴德(Barbara Schneider)教授研究团队曾指出,已婚女性比已婚男性更擅长一心多用,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处理多项事务,但相对而言,女性也比男性更容易陷入自责的情绪,内心承受的压力更大。

根据调查显示,一般已婚男性的压力来源主要是在职场上,而已婚女性的压力则来自各种地方,她们在家中除了要照顾孩子之外,还要处理家务事,也同时必须面对职场上的工作压力,在“身兼多职”的情况下,压力自然更大。因此,才会建议妈妈们要懂得运用“切换模式”,工作的时候就进入工作模式,回归家庭生活时就进入生活模式。

我也认同这种方式,因此也希望自己能平衡这两种角色,在两种极端的角色之间能游刃有余。上班时和孩子分开后,能够立刻摇身一变变成精明干练的上班族;下班后一离开公司,又可以马上变身成顾家的好妈妈。但真正的问题点在于,这两种身分其实是完全冲突的,要能瞬间切换自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如果只是简单打开开关就能立刻切换成不同角色,当然不会有任何问题,但人终究不是机器,不是开启或关闭开关就能轻松切换模式。

首先,第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─体力无法负荷。辛苦一整天下班后,已经精疲力尽了,但回到家后却还有一大堆所谓“妈妈的例行性工作”要处理,身心俱疲的状态下,很容易就会对孩子发脾气,因为太累整个人变得焦躁易怒。

根据某项研究结果指出,当双薪家庭的父母上班时越是专注投入在工作上,下班回到家后,相对会比较没体力陪孩子玩,和孩子相处时,也比较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。因为如果回到家后就立刻把明天上午的会议行程抛到脑后,陪孩子玩到很晚,隔天就只能顶着熊猫眼去开会。

再来,也有可能会陷入无谓的自责中,因为无法在两种模式中切换自如,会认为自己在公司不是个好员工,回到家后也不是一个好妈妈。在公司上班时,会拿当妈之前的工作表现,和当妈之后的工作表现做比较;在家里带孩子时,又会拿休育婴假期间的我,和现在的我做比较,觉得自己好糟糕,似乎什么都做不好。

但事实上,随时能够切换妈妈和员工两种身分,原本就是太过理想化的想法。因此,我决定开启“半调子模式”,不是把开关全开,而是开一半就好。

在工作时,也会把下班后的生活考虑进去。就算工作再忙,下班后当孩子说想去公园玩时,我也能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好啊!”立刻起身带孩子去玩。不是在工作时把所有的精力都全部投入在工作上,而是会保留一些体力下班回家带孩子。

如果以短期的眼光来看,这样或许并不是最正确的作法。然而,以长远来看,这其实不失为是好方法。因为工作与家庭如果某一端的比重过重,就会失去平衡进而产生恶性循环。

每当下班后回到家里,进家门那一刻的表情,也会连带影响孩子的心情。如果回到家一进门时,脸上的表情是轻松自在的,孩子们也会很开心;但如果因为工作压力的关系,进家门时露出一脸凝重的表情,孩子也会变得很敏感。当家里笼罩着低气压时,孩子的情绪一触即发,会莫名变得特别任性、无理取闹。对着无理取闹的孩子发完飙后,看着孩子睡着的脸庞,又会忍不住感到自责。隔天带着愧疚的心情去上班,自然也无法专注在工作上。

相反的,如果下班回到家后,一打开家门就面带笑容地开心地呼喊孩子的名字,孩子们也会兴奋地大喊:“妈咪!”蹦蹦跳跳地跑过来,又抱又亲地说:“我好想你喔!”互相分享今天一整天的心情,让彼此知道有多爱对方。

抱着愉悦的心情陪伴孩子,一起开心地玩耍、一起开心地入睡,隔天起床后活力满满地互道早安,送孩子到幼稚园上课后,再带着满满的动力去公司上班。当工作充满活力时,以长远来看这样反而会让工作更有效率。

工作与家庭无法像切换开关一样完全切割开来,相反的,两者之间的关系反而比较像是齿轮一样紧密结合。当齿轮与齿轮之间相互契合时,齿轮就会跟着转动;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整合模式时,生活也会继续前进。

本文整理、节录自金雅缘《妈妈不只是妈妈》一书。由采实文化授权转载,欲阅读完整作品,欢迎参考原书。

作者: 金雅缘

留下一个答复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